视频一区二区三区综合|色欲探花国产精品|国产视频专区一区|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人妻日日

兩周內(nèi)自動登錄
忘記密碼?
一鍵登錄:
還不是安全健康教育網(wǎng)的會員?立即注冊
【發(fā)布單位】出自《注冊消防工程師》
【發(fā)布日期】2015-12-01
【所屬類別】出自《注冊消防工程師》

超高層辦公樓防火案例分析

一、情景描述

某市一棟地標性辦公樓地上108層、地下7層,建筑高度為428m,總建筑面積為43.7萬m2,耐 火等級一級,屋頂設有直升機停機坪,共設置8個避難層,避難層相關信息如圖1-8-1所示。該辦公樓每層的每個防火分區(qū)均分別設置一臺消防電梯。該辦公樓按現(xiàn)行有關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配置 了室內(nèi)外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等消防設施及器材。

文中圖片

二、分析要點

本案例主要分析下列內(nèi)容:

在對情景描述中辦公樓的建筑分類、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根據(jù)相關國家工程 建設消防技術標準的規(guī)定,重點分析該辦公樓避難層設置的樓層、位置及面積,通向避難層疏散樓梯 的設置,作為滅火救援設施的消防車道、救援場地和入口、直升機停機坪的設置等建筑防火技術措施。

三、關鍵知識點及依據(jù)

(一)建筑分類

民用建筑根據(jù)其建筑高度和層數(shù)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髙層民用建筑根據(jù)其 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

該辦公樓屬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的 規(guī)定,該辦公樓的建筑分類應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對于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除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的要求外,尚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更加嚴格的防火措施,其防火設 計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

(二)耐火等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類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一級。一級耐火等級建筑相應構 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1-8-1的規(guī)定。

文中圖片

2)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

(三)防火間距

建筑高度大于l00m的民用建筑與相鄰其他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1-8-2的規(guī)定,且 任何情況下均不能減小。

文中圖片

 (四)避難層(間)

避難層(間)是發(fā)生火災時,人員逃避火災威脅的安全場所。建筑高度大于l00m的公共建筑,應 設置避難層(間)。避難層(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兩個避難層(間)之 間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難層(間)的疏散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

3)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shù)避難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計算。

4)避難層(間)可兼作設備層。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 布置,設備管道區(qū)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 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 火極限不低于2. 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qū)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qū);確需直接 開向避難區(qū)時,與避難區(qū)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5)避難層(間)內(nèi)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 開口。

6)避難層(間)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

7)避難層(間)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8)避難層(間)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9)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間)的出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

本標志。

10)避難層(間)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11)避難層(間)應設置應急疏散照明,其供電時間不應小于1.5h,其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應低 于 3. 01xo

12)避難層(間)頂棚、墻面、地面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13)避難層(間)應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宜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

14)避難層(間)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

(五)消防車道

該辦公樓應根據(jù)建筑規(guī)模及其總體布局情況、當?shù)叵儡囕v配置和預期發(fā)展情況,合理確定消防 車道的設置形式以及消防車道的凈寬、凈高、坡度、轉彎半徑和承載能力等,保證利用消防車道實施 滅火救援的有效性和可接近性。

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的規(guī)定,該辦公樓應設置環(huán)形消防車道;確有困難 時,應沿建筑物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m。消防車道的 轉彎半徑應滿足消防車轉彎的要求,普通消防車的轉彎半徑通常為9m,登高消防車的轉彎半徑通常為 12m,特種消防車的轉彎半徑通常為16?20m。消防車道與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操作的樹木、 架空管線等障礙物。消防車道靠建筑外墻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不宜小于5m。消防車道的坡度不宜 大于8%。環(huán)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 場的面積不應小于15m x 15m;供重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于18m x 18m。消防車道的路面及其下面 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消防車道可利用城鄉(xiāng)道路等,但該道路應滿足消防車通 行、轉彎和停靠的要求。

(六)消防救援場地和入口

1)高層建筑應至少沿一條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長度的底邊連續(xù)布置消防車登 高操作場地,該范圍內(nèi)的裙房進深不應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連續(xù)布置消防車登高操 作場地有困難時,可間隔布置,但間隔距離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總長度仍應符合 上述規(guī)定。

2)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場地與民用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障礙物和車庫出入口。

②場地的長度和寬度分別不應小于15m和8m。對于建筑高度不小于50m的建筑,場地的長度和 寬度均不應小于15m。

③場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結構、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

④場地應與消防車道連通,場地靠建筑外墻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不宜小于5m,且不應大于 l〇m,場地的坡度不宜大于〇

3)建筑物與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相對應的范圍內(nèi),應設置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入口。

4)公共建筑的外墻應在每層的適當位置設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員進人的窗口。窗口的凈高度和凈寬 度分別不應小于〇.8m和1.0m,下沿距室內(nèi)地面不宜大于1.2m,間距不宜大于20m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 應少于2個,設置位置應與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相對應。窗口的玻璃應易于破碎,并應置可在室外 識別的明顯標志。

(七)消防電梯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應設置消防電梯。該辦公樓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消防電梯應分別設置在不同防火分區(qū)內(nèi),且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1臺。

2)符合消防電梯要求的客梯或貨梯可兼作消防電梯。

3)消防電梯應設置前室,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前室宜靠外墻設置,并應在首層直通室外或經(jīng)過長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②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與防煙樓梯伺合用的前室,不應小于10.0m2。

③除前室的出人口、前室內(nèi)設置的正壓送風口外,前室內(nèi)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

④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不應設置卷簾。

4)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 00h的防火隔墻,隔墻上 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5)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 s。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6)消防電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應能每層???。

②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

③電梯從首層至頂層的運行時間不宜大于60s。

④電梯的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控制面板應采取防水措施。

⑤在首層的消防電梯入口處應設置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

⑥電梯轎廂的內(nèi)部裝修應采用不燃材料。

⑦電梯轎廂內(nèi)部應設置專用消防對講電話。

(八)直升機停機坪

當建筑某樓層起火導致人員難以向下疏散時,往往需到達上一避難層或屋面等待救援。在超高層 建筑的屋面設置屋頂直升機停機坪,可便于直升機從建筑頂部實施救援,是一種可行的救生措施。

1)根據(jù)《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M)的規(guī)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且標準層建筑面 積大于2000m2的公共建筑,宜在屋頂設置直升機停機坪或供直升機救助的設施。

2)直升機停機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①設置在屋頂平臺上時,距離設備機房、電梯機房、水箱間、共用天線等突出物不應小于5m。

②建筑通向停機坪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每個出口的寬度不宜小于0.90m。

③四周應設置航空障礙燈,并應設置應急照明。

④應在停機坪出入口處或非電器設備機房處設置消火栓,且距停機坪機位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5.0m。

⑤其他要求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航空管理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免責聲明:本庫所有資料均來源于網(wǎng)絡、報刊等公開媒體,本文僅供參考。如需引用,請以正式文件為準。